育人平台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育人平台 >  信息正文

明湖”沟通力工坊第二期: “撕纸”小游戏,体验沟通力

时间:2021年11月29日 00:3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1月27日晚,创意写作学院作家、通信工程异科导师赵书林与学生一起,在教职工之家举办了“明湖”沟通力工坊活动。为了达到沟通的效果,特意选择了这个可以围坐、品茶、聊天的环境。沟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明湖”沟通力工坊第一期后,有学生表示想多举办几次,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活动开始后,赵书林一直与学生聊天交流,但细心的同学发现,赵书林身边放着一摞旧的A4纸,却不明白有什么作用。直到金亦灿同学问,这次沟通力活动难道只是品茶和聊天?这个时候,赵书林才把纸分给大家每人一张,然后才提了活动要求: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活动没结束之前,不请允许睁开。好,请大家把手中的纸对折,好,再对折……

  最后,所有同学按照要求,睁开后展开手中的纸,纷纷对比,发现他们手中的纸形态各异,居然没有一张的形状是重复的。同学们在座位上,热烈讨论起这次活动中,为什么一样的指令,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赵书林问同学,我们这次活动中,大家是不是不能开口,也不能看别人的动作,只能按照指令去做?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沟通只是单向的?

  这一下,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原来,只是单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很容易出现偏差,单向的沟通误差太大。那么,双向的沟通会不会没有误差?听到赵书林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兴趣更加高涨,纷纷猜策可能的结果。

  这时,赵书林又给大家分了一张,然后让大家可以互相看、也可以问,再做一次。这一次,同学们一边按照指令去做,一边互相观看动作。结果,等所有同学展开手中的纸张后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图形差不多,但也有同学手中的纸张图形与其他同学完全不同。这一下,同学讨论更加激烈,李金灿同学说,不明白在明确的互相观看和询问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误差。这个时候,赵书林表示,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任何沟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者双方彼此的了解,沟通环境的限制等,沟通是意义转换的过程。

  我们平时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单向的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见仁见智,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通常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使用了双向沟通之后,,差异依然存在,虽然有改善,但增加了沟通过程的复杂性。

  李文豪同学突然说,老师我明白了,没有最好的沟通方式,只有适用的方法,任何沟通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场沟通力新奇体验活动,引起学生对沟通力和表达力的强烈兴趣。第一次的“要糖”游戏和这次的“撕纸”游戏,体验了不同的沟通力。赵书林问大家,我们上次活动中提到,以后我们自行设计,我们一起挑战,大家可准备好了吗?李文豪同学神秘的说:准备好了,不过,老师可得有心理准备啊。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采写:赵书林

  摄影:赵书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