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意写作学院推出“作家思语”系列活动,作家老师每周值班,“作家一对一辅导,师生面对面答疑”。
“思”=作家思想X学生思维;“语”=沟通交流X表达力
李孟,安徽宿州人,80后作家,安徽省作协会员,创意写作学院院长,主授《创意写作》课程。发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万字,出版长篇悬疑小说《血咒谜葬》《荒城》等三部。著有理论著作《创意写作》(合著),担任“钓鱼城文丛”系列图书主编:第一辑《八大书院》、第二辑《合川民间故事集》、第三辑《巴渝印记:老行当里的昨日荣光》、第四辑《巴渝往事:老照片背后的斑驳岁月》。
上周的博雅杯通识素养大赛第一轮决赛结束,王同学顺利闯入了第二轮决赛,约着今晚过来接着聊一聊。
这一回,王同学摘下了口罩,眉眼带着笑意。我问她,你不是挺爱笑的吗,怎么比赛的时候那么严肃?
她说是因为跟我熟了,上过我一学期的课,所以不属于怕生的范畴,决赛的时候那么多陌生人,她不可能不害怕。
顺着这个话题,我们复盘了第一轮决赛的得失,在学会总结文章、提炼亮点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克服紧张的情绪。
我问心里害怕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她想了好大一会,在我的引导下才给出答案:担心上台时大脑一片空白被淘汰出局,所以提前背熟稿子,可到了台上,又不自觉地照着PPT念。
我指出根源在不知道如何表达。表达的方式有很多,学生司空见惯了的大多数都是表演式,像主持词、演讲稿,甚至是新闻稿都带有浓郁的表演性质,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所以写的文字、说的话都不是自己的。
她的眉头皱了起来。我接着为她分析原因,你们学生心里把比赛当成正式的严肃场合,于是就会先入为主地给自己加了诸多限制:服装要正式、表情管理要到位、咬文嚼字要清晰,上台后不能像平时一样说话,更不敢随便笑。
人总是会陷入同样的思维定式中去:所谓的流程规范化,就必须是严肃的,如果表现得太随意,就会遭人嘲笑,甚至是挨批评。
听到这儿,她点了下头,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
坐在沙发上,我冲她摆了摆手,流程规范化是指比赛过程的条理清晰,不是为了限定参赛者的发挥。谁规定比赛场上只能穿西装打领带,谁规定了参赛者说话必须向播音腔方向努力?
我接着和她聊了聊表达的真实性问题,说就像是咱俩这样放松地聊天,一来不妨碍研讨你的困惑,二来也没影响我的老师形象,反倒是这种氛围更能让人多说话,聊得更深入些。
她还是摇头,说老师你有经验,我哪有啊。
我哈哈一笑,解释说这并非所谓的经验,而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手段而已。你上台就紧张,害怕头脑空白说不出话来,究其根源是你的问题,还是比赛氛围的问题?
略加思索,她说应该是氛围影响了自己的发挥。我接着引导,那咱们就尝试调整这种氛围,再上台你不是去背稿的,你是去讲小故事的,用舒缓一点的语调,娓娓道来地讲故事。
她表示不解,我该讲什么故事。
我继续引导,你文中两个主人公:王老师和小树,他们人生轨迹的交点在哪,重合点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倒是不假思索,小山村是他们的轨迹交叉,投身教育事业则是重合点。
那么他们和你的重合点是什么?
她想了一会,抬起头问我,我们的重合点是教育,但又不一样,身份不一样。
我摇了摇头,转而问她博雅教育对你有什么影响。她说博雅教育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什么是好的,然后努力追求进步,摆脱庸俗。
我点了点头,你总结得挺好,第二轮决赛,你的任务就是讲故事,讲王老师如何改变山里孩子,讲博雅教育如何影响你。
聊了一个多小时,我知道今晚她需要好好消化消化,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做到,这让我对决赛平添了不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