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说书人吗?听过评书吗?”
面对这样“古老”的问题,有几个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陷入茫然,“说书人”,这个曾经的职业,在今天早已显得陌生。
一场文学之旅,就从“说书人”开始。
“上世纪80年代初,说书人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刘兰芳的评书,那时候没有电视,只有广播,听不到广播的时候,就通过村里的说书人来转述。书听得多了,我就去找书读,读多了,就想把自己的感知写下来。”从听书到看书,再到写书,泰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谭践的文学之路很形象地展示出来。
11月19日,由泰山科技学院创意写作学院、共青团泰山科技学院委员会主办的“作家讲堂”在青未了剧场举办,谭践与300余名泰科学子共话《阅读方式与书评创作》,在文学中任意驰骋。
从阅读到书评,是文学从萌芽到纵深的历程,也是一场讲座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
阅读是文学的基础,谭践丰富的阅读经验,从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开始:“怎样找到好书?一是靠自己,一是评论家,他们会给我们一个界定。我会顺着这个思路,找到好书。我非常喜欢法国《读书》杂志主编皮埃尔•蓬塞纳的《理想藏书》,提供了49个专题2401篇书目,还对入选的每一部作品作了一个极其扼要的介绍,旨在向读者传达作品的基本信息。再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这些获奖作品大致都是不错的。还有一些读书排行榜,和自己的评判结合,会发现自己需要的书籍。好书没有成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发现。”
主持人房伟插话道:“我想到一个网站,豆瓣,找到评分最高的书,并且适合自己。您找到一本好书,会如何对待它?”
谭践继续讲道:“阅读方式有两种,一是略读,一是精度。能吸引我的,就会精读,如果不能,就翻一翻开头、中间、结尾,如果有些语句吸引了我,也会慢慢看下去。但是,一些经典名著、社科类名著,即使不喜欢也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读着读着就会沉浸进去,发现无穷的宝藏。”
看到一本好书,舍不得读完,是什么感觉?或者,你有没有羡慕别人,只因为他拥有最初阅读一本书的愉悦感,而你已经没有了。
谭践陷入对一本书的追忆:“曾有一本书,《白鲸》,我最初接触到是199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尽管不是特别喜欢,我还是读完了,直到三年前,我从喜马拉雅听书软件里面再听,又听了三遍。感觉比最初阅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感受,再次找来书,且读了好几个译本,也读了作者更多的别的作品,收获越来越大。”
房伟说:“可以跟同学们分享这本书的一些细节吗?”
谭践进入白鲸的世界:“《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本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作者本身即是海员、冒险家,写这本作品时怀着巨大的野心,它不仅是航海小说,还是冒险小说,是人与自然搏斗的小说。”
房伟说:“我们肯定不能死读书,要带着批判精神去读书。您在读书时,是怎样做到在批判中阅读,从而有所收获的?”
谭践说:“我不会预设立场,通过读一本书,了解作家为什么写这部小说,人物是怎么来的,场景是怎么设定的,有哪些精彩的情节,特别是有哪些独特的、属于作家自己的东西。”
这种读书方式,恰好契合了当前同学们正在进行的“信息产业大咖阅读计划”,读书要分精读和泛读,传记中的人物有很多侧面,总有一面会进入你的认知世界。房伟继续问道:“您读过这么多书,可否推荐一些书籍,对同学们更有帮助?”
谭践没有具体推荐某一本书,而是抛出自己对阅读的整体感受:“应该大量读书,把我们古今中外的经典好好梳理一遍,读的杂一点,比如世界文学名著一百部,中国古典名著、当代名著,再就是历史方面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要了解,还有自然科学类的也要读一读,博览群书,包括动物学方面的,都要读一读。”
阅读有了充分的积累,怎样把阅读的经验付诸到行动中去,写出一篇优秀的书评呢?这就进入本次讲座的第二个内容——书评。谭践继续跟大家分享:
“有了足够的阅读体验之后,一本书放在我们面前,就会不自觉的想去评价这本书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这就是书评。就像一只苹果放在那里,外形又大又圆,就是好苹果,如果形状不规则、残缺,就不是好苹果。但真要评价苹果,就要尝一尝,好看的味道不一定好,不好看的味道不一定不好。我们还应该知道,这个苹果出产在那里,什么种类、历史,怎样种出来的。这种方式用到书评中也是适用的。书不能看外表,要看它的内容,包括思想、艺术结构、语言、故事情节、总体的容量,从多个方面来评价一本书。”
房伟忍不住问:“具体写书评的时候,还会涉及到查阅相关资料,反复修改,有没有好的写作方式进行分享?”
谭践说:“举一个例子吧。2006年,我在写作书评的时候,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比如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最得意的是什么,感到不满的是什么?我了解了他的写作意图、困惑、成绩,我就写了一篇书评,发现了他写作的精神脉络,也总结了他写作的突破和不足,这个书评写出来之后,作者非常满意,他又又重新发现了自己。”
谭践以自己多年的阅读、写作经验,总结道:“写好书评,和写好其它作品一样,要读大量的书评作品,比如四大文学名著,每一本都有专人评价,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认真读下来,会对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评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有书评的传统,最早的如《文心雕龙》,呈现了一种文学批评标准。还有如《沧浪诗话》这样的古典文学评论作品。建议大家读一读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他对文章的评价,对作家的评价,都是精准到位的,读这样的书,会对你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有莫大的帮助。”
从阅读到书评,谭践一路分析下来,得到众多同学的认可。演讲告一段落,一些问题和疑惑当即产生,并“抛”给谭主席。
作家班的陈彤同学问道:“我已经开始尝试创作了,脑海中有一个故事,但有时候会在逻辑上自我否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谭践答道:“怎么解决矛盾、冲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写出不错的作品,并不要求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统一。冲突也是,矛盾也是,要找到属于你的东西。”
另一位同学刘岩松脑洞大开,想到了《水浒传》:“《水浒传》中的108个人物,各有特色,施耐庵是怎么怎么做到的?”
谭践的思维也跟着到了水浒世界中:“要有文学描写功力、语言功力,细心观察每个人物的特点,把他们各自的特点用文学呈现出来,要多读、多看、多写。”
话音未落,郑紫萱同学立即站起来,抛出自己的问题:“喜欢一个作家的文笔,该怎么去模仿他呢?”
谭践思索片刻,答道:“可以尽力去模仿,像画家的画一样。但作为文学创作而言,这种模仿是不被认可的,文学讲究创造。齐白石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喜欢一个作家,不妨把他当做自己的梯子,要站在他的肩膀上继续往上。”
杨军同学问道:“模仿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抄袭,怎样把握模仿和抄袭之间的度?”
谭践说:“初期的模仿,最低层次的模仿,肯定有抄袭的嫌疑。但是物极必反,还有一种方法,模仿的最高境界是戏仿,通过作家的模仿,形成自己的东西,也很有意味。”
越来越多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怎奈时间有限,主持人房伟不得不打断大家:“同学们,通过聆听谭践主席的演讲,大家收获良多,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管是在阅读、书评中,还是在学习的其他道路上,都要有自己的方法、技巧。”
意犹未尽,谭践最后说道:“我这是第四次来泰山科技学院,非常喜欢这所学校,这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学校的建筑设计也很亲切,有亲和力,让每一个人不觉得渺小和压抑,能充分放飞自己的梦想,各类学院、图书馆特别让人羡慕。当然,还有作家班,以及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影响很大的作家老师,每天陪伴着你们。你们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思维敏捷,没有任何负担,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多读书,多思考,也期望同学们中涌现出更多的作家、诗人,泰安市作家协会将是你们亲切的后盾。”
讲座从阅读开始,到对一本书的具体评判,谭践带来的思想,正在聚集,伴随着同学们的不断思考,尤其是与“信息产业大咖阅读计划”结合,更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供稿:泰山科技学院创意写作学院、共青团泰山科技学院委员会
采写:吴永强
摄影:董玉文 吴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