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16点,在瞻岩书院103室,创意写作学院编剧房伟老师与全生异科导师组学生举办了大咖传记阅读活动,师生研读《乔布斯传》。活动可谓是一场追问不断、思辨不停的头脑风暴。
房伟老师先是询问同学们对于乔布斯的印象,大家比较一致的印象都是有关于科技、有关于苹果产品的,而对乔布斯的命运知之甚少。由此,房伟老师翻开沉甸甸的《乔布斯传》,开始讲起乔布斯极具传奇经历的一生。
“乔布斯为什么会被亲生父母遗弃呢?”这是房伟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重磅问题。
同学们纷纷给出自己的合理猜测,“疾病”“贫穷”“私生子”“意外”等等答案都有着现实世界的理由,但真正的答案却是同学们没能想到的。
“乔布斯父母因为家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能在一起。”这直接引发同学们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反思,进而又延伸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不同、家庭文化等等层面的问题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这让同学们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开始反思影响自身的成长因素。
“抛弃在文学中是在对一个人物设计压力,人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和方向,也是因为压力,人物才具有特质。那么,同学们如果把乔布斯当作是一个文学人物,在这样的压力下,你会为乔布斯设计怎样的命运?”
同学们陷入了思考,接下来的小组讨论里,可谓是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每一位同学都富有思辨精神,最终在求同存异中,得出两个答案:对于乔布斯而言,好的方面是他从小就能够坦然接受自己被收养的命运,而坏的方面是他从小会觉得他跟其他人不一样,进而会更加叛逆。这也恰恰是乔布斯小时候最真实的状态。
接下来,房伟沿着乔布斯的命运轨迹,讲解了乔布斯在童年遇到的第一位改变他的老师——希尔。乔布斯在硅谷获得了对于科技的启蒙,进而关联到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创业传奇马云,他对于科技的启蒙和乔布斯有着较为相近的经历。这也随即引发了同学们对于“职业启蒙”的反思。
房伟讲到乔布斯的养父母信守诺言,把他送进全美学费最贵的私立大学里德学院上大学,可乔布斯只喜欢艺术、哲学等通识课,却因不喜欢必修课选择退学时,同学们的脸上不禁现出惊讶和不解。
“大家知道乔布斯创立了苹果,是一位传奇。可上大学时,他却只喜欢艺术和哲学,于人生而言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又展开了第二次激烈的小组讨论,这次时间更为漫长,辩论更为激烈。第一组同学坚定地表达出他们的观点,“这样肯定是不好的,因为乔布斯失去了他的专长,只学习艺术显然是在占用专业的学习。”
第二组同学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乔布斯作为企业家,他可以不懂技术,他只需要懂得管理就可以了,他完全可以用懂技术的人负责技术,而艺术与哲学恰恰对学会管理非常重要。”
第三组同学表达的观点与第二组接近,却略有不同:“艺术和哲学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格局与眼光的,不论做什么事情,想要把职业做成事业,都需要拥有格局和眼光。”
激烈的讨论之后,房伟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大家进一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察觉到,大家也遇到了和乔布斯一样的问题:不仅要学专业课,还要学习通识课,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文明、心理学等等。”
房伟回归到乔布斯本身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的苹果产品拥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流畅的线条和完美的设计,一定都跟乔布斯拥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有关,科技一定是和完美的设计相结合的,苹果的产品不仅有流畅舒适的外观,还拥有更高的审美属性,甚至会让我们感受到浪漫。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通识课的原因。”
房伟老师继续讲起乔布斯在雅达利公司上班的经历,当他攒到了人生第一笔钱后,随性的乔布斯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长达七个月的旅行,但他的旅行和同学们所认为的旅行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次朝圣之旅。
“这又是怎样一次旅行呢?这次旅行会给乔布斯这个人物带来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同学们本以为下面就会揭晓答案,不料房伟却来了一个悬念——下回分解。大家起哄想现在就聊,最后实在拗不过老师,只好怀着遗憾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的大咖传记研读活动。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图/文: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