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意写作学院 >  新闻速递 >  信息正文

亲手制作豆腐,体验农耕文化

时间:2023年04月28日 19:51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体验感。4月26日下午,通信工程异科导师、创意写作学院作家赵书林走进汶阳书院117 “锦琅玕”美食工坊,与全生异科学生14人一起进行了豆腐的制作体验活动。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别称水豆腐,它既是中国最常见的豆制品,也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我们经常吃各种各样的豆腐美食,但却很少有人自手制作过豆腐。经过多次沟通,美食工坊指导老师田米爽给本次活动最大的支持,安排了工坊会做豆腐的主理人进行全程指导。

活动开始,赵书林和大家在一起讨论了这次活动并安排了各自的分工。因为有个工作例会,安排了异科导师组的班长朱林同学负责活动。

豆子是美食工坊提前一天泡好的,大家把制作豆腐的工具放好后,开始了第一次豆腐制作的尝试。李金灿、随玉栋等几个男生负责研磨豆浆;郑文慧、刁心悦、金亦灿等几个女同学,负责打好的豆浆过滤,把豆渣过滤出来,过滤两遍;李文豪、朱莹莹等同学负责熬豆浆。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同学们说说笑笑进行了各个制作环节的尝试。

第一锅豆浆熬好了后,他们才发现真正遇到了难题:看着熬好的豆浆,却谁也不会“点豆腐”,工坊的学生只是让大家把石膏在水中化开,然后倒进去就成。异科学生请工坊主理人进行演示,他却表示,只是知道制作流程,看见过家里人“点豆腐”却没有操作过。

异科导师开会还没回来,大家一商量,豆浆已熬好,就先喝自己亲手磨的豆浆。再者,异科导师会不会“点豆腐”还是个问题呢,总不能浪费了热气腾腾的豆浆吧。

终于,异科导师赵老师回到了活动现场,简单问了一下制作的情况,立即开始着手制作。一边调配石膏粉一边和大家聊天:豆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副食品。中国文化中许多谚语、民谣、歇后语都与豆腐有关。比如:麻绳串豆腐……,话还没说完,随玉栋同学立即接上:“提不起来了”。赵书林笑了,对了,还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几个同学围在赵书林身边,看着老师调好后,一边搅拌一边倒,郑文慧同学问:“老师,这样倒进去就成了豆腐?”赵书林一边搅动一边说:“估计大家都饿了,现在我们做豆腐脑,让大家一边吃一边再做豆腐。”立即,几个同学开始找出调料,调制吃豆腐脑的料汁。

调好后,锅盖盖好焖了起来,赵书林说,这个需要等等10分钟,即可完成了。大家在等待的时间,又聊起了关于豆腐的话题。豆腐种类繁多,可分为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等。北方制作豆腐,一般以盐卤(氯化镁)点制,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口感相对“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质含量最高。尽管北豆腐有点苦味,但其镁、钙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郑文慧同学突然说:“赵老师,这些豆腐渣,在我们老家可以做成美食,可与瘦肉、花生、萝卜干三丁拌炒,或以丝瓜、节瓜煮汤等。”大家开始都看那些雪白的豆腐渣。可惜了,赵书林说,咱这里没炒锅,没办法制作豆腐渣美食了。郑文慧同学立即说,赵老师告诉您一个炒豆腐渣的小窍门,在炒制的过程中,往里面加上鸡蛋,就不会糊锅。

时间到了,赵书林和同学们纷纷拿碗,品尝做好的豆腐脑。师生一边品尝一边又开始制作豆腐,最后在几轮压榨下,终于制作完成了一场约有二斤重的豆腐。

活动结束后,师生都感觉到意犹未尽,金亦灿同学突然说,没想到赵老师还会做豆腐,以前听说泰安三美是白菜、豆腐、水,没想到今天尝到了自己制作的豆腐,老师会不会做南豆腐?赵书林突然笑了,说我们这次就是做的南豆腐,一般以石膏(硫酸钙)点制,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鲜。我还在以为我们在北方。做的就是北豆腐呢。随玉栋同学一句补充,令所有同学都笑了起来。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采写:赵书林

摄影:朱林、金亦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