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10月31日晚九点,新言书院114教室传出温暖而略带淡淡忧伤的诵读声。
这是青鸟作家班非虚构工坊的《创意阅读》课程,工坊师生团团围坐,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对张爱玲散文名篇《我的天才梦》的研讨。
老师退居幕后,课堂由乐成慧、王舒心两位同学主导。课前一周,任课教师刘冰琪便在班级群里发布了《我的天才梦》文本,前置基础问题供学生们思考研读,并提前沟通两位主讲学生,引导同学从内容、形式、自身感受、对自己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感受文本。
课程开始,王舒心率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身对于张爱玲的认识,并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剖析,王舒心说:“从文章中,我时常能够看到我自己的影子,作者童年的经历、对社会的笨拙的感受我都颇能共鸣,那我想首先问问同学们在阅读这个文本的时候第一感受是什么呢?”
“大家认为当时的张爱玲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吴海松:“我感觉单从文本来看,她的生活还挺富裕的。”
郑艺饶:“作者的这篇文章有一股幼稚的孩子气,因为……”
乐成慧同学接续王舒心,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我在阅读《天才梦》的基础上,又看了几部张爱玲的小说与散文,我发现张爱玲的色彩与比喻做的都十分的巧妙。比如说大家看看文章的最后一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在两位同学的主导下,各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时不时还碰撞出些思想的火花。程夏晴同学认为即使张爱玲像自己一样在生活中是个笨拙的人,但是有父母的包容,她也是幸福的。随即刘冰琪老师便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她认为这篇文章中七岁时写家庭悲剧、写女人自溺的张爱玲是孤独且纠葛的。然后王海燕、郑艺娆同学都参与进来,将自己的理解阐发出来。
在课堂尾声处,刘老师也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出来,并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向同学们推荐理论作品,期待学生能在不断研学中更进一步理解作家作品,更进一步帮助自身创作。
至此,一节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接近尾声。课后,三两同学一边归位桌椅,一边分享着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耿欣雨
摄影:耿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