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青鸟作家班非虚构工坊以“改稿交流会”的形式在新言书院114展开对郇志振同学的作品《故乡旧忆》以及王海燕同学的作品《来自深夜加班社畜的怨念》的研读。
课程伊始,郇志振同学介绍了自己创作这篇作品时的灵感和心路历程,老师也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概况:故乡冬天的美景和糖葫芦的回忆,让人思念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决定的,比如感受美好的权利。成长的过程就是从群居的热闹走向孤独。这些记忆和思考让人更加珍惜当下,怀念过去的同时也要珍惜现在。
接着,董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优缺点都有哪些?有的同学认为文章的时间衔接好,由此引发了一个讨论:如何处理或描述时间,是每一个时间点都要突出还是委婉、神秘一点?这一点董老师认为时间表示在小说上不一定很重要,模糊化处理更可以增加层次以及可读性。还有的同学认为《故乡旧忆》文字优美,流畅,如月光般朴实无华,让人心生平静。而第三、四段关于糖葫芦的描写更是细腻丝滑,有极强的代入感。
围绕吃糖葫芦的体验,大家进行了深入分析,有的是从靠近棒尖的开始吃,有的是从靠近手掌处的开始吃,有的是先舔舔再吃,有的回忆起小孩子为了不被抢夺每个糖葫芦先啃一口……从一个动作的挖掘,大家看到了不同的性格和人生体验。
关于缺点这方面,有的同学认为最后一段结尾有点仓促,感觉戛然而止。最后董老师总结说结尾要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全文要多注重自我描写,做到形散神不散。
研讨完郇志振同学的作品后,大家又把目光聚集在王海燕同学的作品《来自深夜加班社畜的怨念》上。依旧是作者本人先来阐述一下自己创作这篇文本时的想法与感受。“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不如说它是篇流水账!”王海燕同学谦虚地说道。这篇文章是在她构思了画面和世界观后摘取的片段,以及结合自己的现实感受完成的。同学们在研读过程中,不断发声赞叹:原来文章还可以这么写!大家看到第二段从现实转到软科幻,有种脱离常识的荒诞美,看似随意却又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且这篇作品极具个人风格,天马行空,特别能引起大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这篇文本阅读过程较困难,读者的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扩散,可以再使用一些较容易理解的文字来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立体。最后董老师对以上两个文本进行了对比总结。通过这次改稿交流会,展示同学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励其他人取长补短,还能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张文丹
摄影:耿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