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通信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创意写作学院教师吴永强带领导师组同学刘瑞泽、于甫、邵广哲走进明堂泉酒厂,与陈刚、陈年父子两代厂长深入交流,深入了解白酒文化,聆听创业故事。
父子两人带领大家参观了原料车间、发酵车间和酿造车间,然后开始座谈。上世纪80年代初,陈刚在哈尔滨市阿城县的小镇上开始进入酒厂工作,后来又成立自己的酒厂。1995年,他把酒厂迁到了泰安市。从事白酒行业40余年,陈刚对白酒酿造的所有流程驾轻就熟,并能够推陈出新,以自己的经验改造设备和提高酒的品质。
2016年,在上海创业的陈年回到泰安,和父亲一起经营酒厂。他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与父亲的技术优势结合,推出明堂泉、父亲的酒窖等品牌。
“刚一进门,空气中就弥漫着酒香。”邵广哲说,“通过他们的细心介绍,我了解到了酿酒的原料、发酵的酒曲,以及蒸馏、混合等一系列复杂严谨的程序。”陈刚年轻的时候,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时儿子已经睡了,早晨他又一早去了酒厂,现如今儿子已长大,为父亲分担。于甫感慨道:“父子亲情在品牌中传递,陈年叔叔向我们展示了他独自打造的一款酒,名为‘父亲的酒窖’,包装是一棵大树,杯具反扣像是石墩桌子和石墩凳子,充满了浓浓的幸福美满的气氛。”
“男人之间存在‘我爱你但是我不说’的矛盾情绪,这款酒可以充当桥梁,表达自己的心意。他们还提供代写贺卡服务,可以把当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写在贺卡上,借此和其他同质化产品进行区分,打出差异化。”对于父子间的复杂感情,邵广哲也很感慨,“从小时候对父亲满身酒气的嫌弃,到如今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家传承父亲的酿酒手艺,从不理解父亲到逐渐成为父亲,恰恰体现了新时代的父子传承与中国父子深厚又复杂的感情。”
刘瑞泽对酒的酿造过程记忆尤深:“以内蒙古赤峰的高粱为原料,蒸煮后滩凉,加上酒曲后堆积,加入酒曲后的高粱已经有了专属粮食的酒味,酒酿入窖,大概一个月后,酒就可以食用了。明泉堂酒,酒如其名,是以明泉堂的水酿造。”
回到学校,师生四人又来到东岳书院,展开一场座谈。吴永强指出:“很多事物我们司空见惯,但却不了解其生产过程。通过对一家小酒厂的参观,我们亲眼见证了从高粱到白酒的过程,了解了白酒文化。同时,也在见证一对父子的传承中,体会到了亲情的重要性。”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刘瑞泽
摄影:吴永强、邵广哲、赵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