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歌之路
——澳门科技大学 创意写作博士 任明潇
青年诗人简介:
任明潇,女,笔名鹿迢迢、鹿竹溪等。曾担任六年的儿童文学编辑,目前于澳门科技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博士,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及疗愈写作。个人创作风格风格灵活多变,喜欢想象力十足的创作挑战。目前已出版儿童文学读物五册、幻想小说一册、悬疑小说一册、剧本杀作品多部。
我的写作之路很长,但诗歌之路很短。开始关注诗歌是在读研之后,因为选修了一门和韵律相关的课程,就尝试着写了一些旧体诗。当时用格律诗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云南原始森林公园旅行时的一段小情节:山里的树木生长了百年,树冠密不透光,外面很炎热,钻入林子里一片阴凉;我走了很久,遇到了一位当地的少数民族老妇人,她很热情地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山东来,她很惆怅地说,那你回家要好久吧,要走十几天吧。
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写在了格律诗的作业中——山前古木青苔畔,十里春光不见辉。枝间偶逢樵妪问,路长道远几时归。
老师给得评价很高,说有王维的味道,这对我是特别大的鼓励,从此也开始格外关注诗歌。
和小说创作比起来,诗歌让我感觉可以更“任性”。小说需要在乎逻辑,需要关注故事的角色,需要让人物立起来、活起来,需要按照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来推动故事,而诗歌就可以只放大自己的感受、只捕捉一刹那间的所思所想。
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俳句,“我去你留,两个秋”“不见方三日,世上满樱花”,都是短短的几个字,却渲染了相当浓烈的情绪。就像水彩画一样,画纸未干,景致还未画全,但想要表达的情感却已经透纸而出。
我写的新体诗大多也是记录自己看到的一副画面,或者一瞬间的感受。比如《十九岁,我的青春在桶里》是我记录的在珠海看到的一对母女。
母亲也许是一位外来务工者,她一手提着一只红色的塑料桶,里面塞满生活用品,另一只手提着泛黄的电饭煲;她的女儿还很小,头发乱乱的,脸色很不好。
女儿很累了,一直往她身上依偎,她却无法空出手来抱一抱她的女儿。这一幕很触动我,我不能迅速地用画笔记下那一瞬间的光线和她的辛劳,但我可以用诗歌记下这对母女匆忙、瘦弱的背景。
另一首叫做《屋顶》的诗是我写的第一首新体诗,它记录了我回到奶奶旧居时的感受。奶奶家是山东典型的农村民房,会有一个很大、很宽敞、很平整的屋顶。奶奶还活着的时候,每年秋天屋顶上都会晾满粮食。
这一次我回去,那屋顶是空的,而且再也不会铺满玉米粒和谷子了。那一瞬间对我的打击很大,我坐在上面,想起童年里和奶奶一起度过的时光,写下的这首诗。
我想我之后的写作之路依旧会很“拥挤”,有儿童故事,有悬疑推理,有科幻小说,但留给诗歌的道路依旧会很绵长。因为它是我记录生活的“一支很好用的素描笔”,可以让我在很多年之后,还能追忆起某时某刻的所思所想。